前幾日,於清雲先生文章整理中,再次觀看了著名二胡演奏家陳軍的一段演出視頻。暫且不說對旋律的理解程度,就先生所說的七萬小時之實,足讓余仰慕不已。
在隨後的網絡查閱中,看到“劉天華”之簡介,並觀看了由陳軍出演的電影「劉天華」。劇情樸實無華,但,已將劉天華先生生平事蹟盡現眼前。劉天華先生生命歷程只36載,而其在國樂領域,特別是二胡專業開創之先河已是萬古流芳。余年齡正是36歲,相比之下,生命虛度多年,唯有自嘆、自怜。
凡是開創,過程之艱辛不言而喻,從劉天華先生事蹟即可略知一二。然,世間所有閃亮事件幕後總有千絲萬縷之因緣。誠如先生所言,一切都在人為控制中。除個人天賦與努力外,總是要有諸多助緣。
於金字塔結構中,創新恆遠是上層能量的體現。且必然難離金錢堆砌。而電影中劉天華的貴人除校長蔡元培外還有趙雪朋(趙先生)。趙先生扮演角色即負責人。
再談一件發生在身邊的事例。本縣有一位小有名氣的發明達人仝衛明,初中文化,農民,無業,以賣字畫為生。就在2009年,他發明的「磁場傳動儀」獲得了國家級專利。半月前,因其在上海青少年科技大賽中獲得了一個獎項,做為欄目內容,我們前往採訪。之前只是聽過其事,從未實際了解。採訪中,發現其對採訪十分配合,且已有套路。究其原因,無錢!所以只要是媒體,他都極力配合,希望增大影響力,以期取得金錢能量的加持。總體而言,相當辛苦。而且身邊還有一條“寄生魚”以幫助為名等待發財時機。
什麼是磁場傳動儀?不看不知道,一看嚇一跳。設備中間為一大磁球(太陽),邊上有兩個小磁球(地球、月亮)。當中間磁球在電機帶動下自轉時,地、月系的運行方式出現了;將小磁球(地球)放入盛滿水的水杯中時,磁球貼著杯壁自轉出現了;“太陽”周圍磁球大小與半徑距離不同時,公轉速度亦是不同。按其理論,當有足夠金錢造出與天體同比例體積磁球時,對現有設備略做改進,微縮太陽系可現於眼前!(其多次強調所需磁球非常昂貴。)
震撼之處在於,觀看實驗過程中,發現小球狀態與現代科學描述是如此接近,而且實驗將許多現實中看不見的條件變為可見。小球公轉需要中間太陽自轉、小球自轉需要在“太陽”自轉時將小球懸浮於水中,水的形態十分類似圖片示現的現實地球磁場,而整個系統的運行必須在一個周圍封閉的托盤中.......由此系統推導,太陽自轉力來自托盤外更大一個磁球的自轉,托盤就像是小球自轉時需要的杯子,而懸浮太陽的“水”是什麼?一個包裹太陽系的巨大磁場!哈哈,我們被封閉了,永遠跑不出水杯,水杯一旦破壞,系統將不復存在。
在談話過程中,發覺仝衛明自身亦不了解其所發現的奧秘有多深,更不用說身邊的科學盲流“寄生魚”了。他們只是一味地期待有一天得到金錢的資助。其最現實的想法是將此系統改進為教學器材批量生產。然,他始終找不到負責人,遇不上生命中的貴人。
基層的創新猶如古玩市場裡的擺件,不失時機地宣傳自己並苦苦等待接家或愛家下手。問題是,哪些是古董?誰會是買家?
金字塔模式如同天體運轉系統,不容改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