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漢各家《論語》迥異於古本。河北省定縣八角廊西漢中山懷王劉修墓出土的《論語》距今2100年,可見內容迥異於通行本。
《論語》是中華文化的入門,使用南宋理學家朱熹的版本最佳,沒有所謂古本,因為《論語》必是斷簡殘篇,自古以來是教導小朋友的啟蒙教育,解釋上是越簡單明瞭則必越佳。
郭店楚簡、包山楚簡、望山楚簡、九店楚簡等等一大堆楚簡。問題在於解讀十分困難,古字奇奇怪怪,各地用法不同,並不是一般人看到高科技整理出來,甚至已翻譯成楷體,均用通行本去猜,或植入錯誤文字,避免和通行本的解釋產生衝突是學術界不成文共識,否則將沒有共通點可供交流。
馬王堆漢墓帛書的價值並不是非常高,已產生明顯流變,與郭店楚簡的價值不可相提並論。
相關學術討論,能說出一套道理即可,往往沒有意思。古文功底並不是來自於解開才獲得,而是過程中的摸索與學習在不斷地增加能量。本網給出漢字的甲骨文意思,倘若有興趣的行者,適合尋覓甲骨文比對,不妨查一查各家註釋,功底自然會慢慢增強。答案永遠是沒有用處的垃圾,惟一功能是啟迪良知與啟發矇昧,真正智慧必來自於親身實踐的探索而證得,永遠不可能在答案中找到覺悟一詞。
本網給出了詩經的第一段,還想索取第二段的人,已經註定失敗。
本網給出幾個楚簡的比對,還想要索取更多的人,已經註定失敗。
奴隸階層的共性是一直在尋找現成答案,尋求一個真正寶典,尋覓一個不滅真知,最後,是甚麼都沒有得到,惟有無明越來越昏暗,貪欲越來越沉重,人也越來越愚蠢,距離解脫之路是越來越遙遠,乃一陰一陽之謂道,共勉之。